ISO 26000:2010(SOCIAL RESPONSIBILITY),社會責任指南,縮寫為SR。ISO 26000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縮寫為ISO)制定的編號為26000的社會責任指南標準,是在ISO 9001和ISO 14001之後制定的最新標準體系,這是ISO的新領域。
提供有關企業和組織如何以對社會負責的方式進行營運的指南。這意味著以道德和透明的方式行事,有助於社會的健康和福祉。企業和組織並不是憑空操作,企業和組織經營所在的社會和環境的關係是繼續有效經營的關鍵因素。ISO 26000也可用作衡量企業和組織整體性能的指標。
社會責任的基本定義早在20世紀就已形成共識,即組織通過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為,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經濟、環境造成的影響承擔責任。然而對於社會責任的完整定義,ISO 26000的每一版本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訂,有的針對相關術語的範圍界定進行調整,有的針對社會責任定義的註釋進行斟酌修正,但無論出於何種形式何種目的的修改,都不難得出結論,各利益相關方對於社會責任的準確完整定義各持己見,較難達成一致。
一直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Non-government Orqanization,簡稱NGO)一貫傾向於無限擴大組織的社會責任影響力;而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組織)卻傾向於限定組織社會責任的承擔範圍,認為組織承擔責任是有邊界的,不能將社會責任無限化。
研究發現,非政府組織由於其自身的特殊屬性以及服務特定民眾利益的內在驅動,使得其樂意於擴大社會責任影響範圍的界定,而產業組織(指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出於擔心增加成本支出而極力縮小社會責任範圍,從而儘量減少本應履行的責任。這兩種情形顯然並未達到多個利益相關方的平衡點,因此ISO 26000的制定過程採用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新型模式:參與專家由最初的225人增加為450人,參與國家從最初的43個發展為99個,其中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參與的國際機構從24個增加至42個。
ISO 26000:2010提供的是指導而非要求,因此無法通過認證使其不同於某些其他知名的ISO標準。相反,它有助於闡明什麼是社會責任,幫助企業和組織將原則轉化為有效的行動,並在全球範圍內分享與社會責任有關的最佳實踐。它針對所有類型的組織,無論其活動,規模或位置如何。
在全球許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了五年的談判之後,該標準於2010年推出。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非政府組織,行業,消費者團體和勞工組織的代表參與了它的發展,這意味著它代表了國際共識。
最終ISO 26000就社會責任定義給出合理完整的釋義:組織通過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為,為其決策和活動對社會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承擔責任,這些行為包括:
支持實施ISO 26000
ISO 26000由約500名專家組成的工作組開發。在發布該標準時,工作組隨即解散。
特點
原則:
(1) 強調遵守法律法規,強調“組織應當願意並完全遵守該組織及其活動所應遵守的所有法律和法規,尊重國際公認的法律文件。
(2) 強調對利益相關方的關注。
(3) 高度關注透明度。
(4) 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5) 強調對人權和多樣性的關注。
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SR) 與 SA 8000(社會責任標準SA)的區別
SA 8000 :2008是國際社會責任組織(SAI)發布的核心標準,是世界上最早可以審核的社會責任標準之一。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公約 ,世界人權宣言和聯合國兒童權益公約制定的全球首個道德規範國際標準,於1997年10月首次發布。
這2個標準的區別在於:
1. 發起組織不一樣,一個是ISO,一個是SAI。
 
2. ISO 26000國際標準側重於各種組織生產實踐活動中的社會責任問題,主要從社會責任範圍、理解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原則、承認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者  參與、社會責任核心主題指南、社會責任融入組織指南等方面展開描述,統一社會各界對社會責任認識,為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一個可參考的指南性標準,提供一個將社會責任融入組織實踐的指導原則。而SA 8000其宗旨是確保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皆符合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即SA 8000標準要求,它主要關注的是人,而不是產品和環境。
 
3. ISO 26000為企業或組織自主申請執行,而SA 8000多為企業客戶要求執行,沒有達到要求可能會禁止出貨或接單。
 
4. ISO 26000不是一個可認證標準,SA 8000是一個可認證標準。
恆越企管歡迎您來電,或來信amc.iso9000@yahoo.com
台北公司:(02)224-24006(全台ISO輔導服務) 
台中公司:(04)231-55852(全台ISO輔導服務) 
高雄公司:(07)2233-058(全台ISO輔導服務)
